| 
 
	概述我们会遇到各种冷却建模需求,本文以下图中冷却棒为例介绍不同建模方式的分析结果差异。
   
	冷却棒工作原理:
 
	冷却棒具有很好热响应性,利用其优良的热传导性,可以把产品小特征部分进行有效冷却,冷却棒是由特制的紫铜管加入网状管芯后,再加入一定量的制冷剂精制而成。制冷剂在封闭的管内吸收外部热量而挥发,挥发的制冷剂因气压差向低温端移动,在低温端释放热量而液化,液态的制冷剂因网状管芯的吸力作用返回顶端。
 
	下边讲述三种建模方式:
 
	第一种方式:option1使用BEM分析进行建模,把模具镶件创建为表面网格,但是这里会有个问题,冷却棒边界小于冷却管道,为此这里建模把冷却棒后半部分做出来一个方块,如下图所示:
   
	第二种方式:option2使用fem分析对模具和模具嵌件进行完整的建模,这种建模方式比较耗费时间
   
	
 
	第三种方式:option3FEM中包括水路也做出3D网格
   
	
 
	小编发现行业内有人使用另外一种建模方式(下图option4)冷却棒直接做出3D网格,并直接跟水路发生干涉
   
	我们看下Option1、Option2、Option3、Option4 的分析结果差异:
   
	
 
	-首先可以明显看到option4这种建模方式分析结果跟其他方式差异较大,我们不建议使用此方法。
 
	-通过以上结果可以看出:option1、option3 这两种建模方式最接近。
 
	-也就是说传统的BEM分析,创建模具镶块(底部做大)的方式是相对可靠的。
 
	-lFEM与BEM结果相差并不大,水路使用BEAM单元还是四面体单元 这一点对结果会有几度的影响。
 
	求解过程中遇到的收敛问题
 
	做了一个简单验证:在BEM中故意把模具网格跟产品网格干涉0.03mm
 
	即便是收敛公差改为最大0.5 还是会因为收敛问题分析失败!
   
	
   
	
 
	
   
	
 
	那么在BEM中对模具的表面网格要求就非常高,稍有不注意就会分析失败,而且往往是分析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才会报错,大家经常会因为这个头疼。
 
	而FEM中就模具嵌件网格跟产品有部分干涉 不会导致分析失败。
   
	
 
	小结:按照Moldflow官方手册所述的BEM方法和FEM方法 理论上来看计算结果差异其实不大,但是BEM对网格质量要求较高,FEM建模过程往往比较复杂。
 
	而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不怕艰难,其实只要是熟悉其中的技巧后,应该用哪一种方法会显得游刃有余。
 |